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

首页 | 试卷下载 | 课件下载 | 教案教学 | 教学素材 | 作文中心 | 备课 | 中考 | 高考 | 学习频道 | 教师频道 | 课外读物 | 会员区 | 手机版


  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>>课文教案 >>
课外古诗文诵读《静女》《涉江采芙蓉》课文分析
作者:   上传者:tomacc  日期:22-06-11


一、文学常识

1.作者简介

《诗经》,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(前11世纪至前6世纪)的诗收,共305篇。《诗经》的作者,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,传为尹吉甫采集、孔子编订。《诗经》在先秦时期称为《诗》,或取其整数称(诗三百)。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,始称<诗经》,并沿用至今。诗经在内容上分为“风”“雅”“颂”三个部分。“风”是周代各地的歌谣,是(诗经》中的精华部 分,“风”的数量最多,有160篇;“雅'是周人的正声雅乐,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,又分“小雅”和“大雅' ,'雅'有105篇;“颂”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,又分为“周颂”“鲁颂”和“商颂”,“颂”有40篇。

2.文化常识

同上

3.文本分析

(1)静女其姝,俟我于城隅。爱而不见,搔首踟蹰。

译文:娴静姑娘真漂亮,约我等在城角旁。视线遮蔽看不见,搔头徘徊心紧张。

“爱而不见”生动传神地表达了少女天真活泼而又调皮的美好个性。

(2)静女其娈,贻我彤管。彤管有炜,说怿女美。

译文:娴静姑娘真娇艳,送我一枝红彤管。鲜红彤管有光彩,爱它颜色真鲜艳。

“搔首踟蹰”把男子未见到恋人而焦灼万分、心神不宁的情态,逼真地刻画了出来。“静女其妹”“静女其娈”,反复咏唱,更看出男子对女子由衷的赞美和倾慕。

(3)自牧归荑,洵美且异。匪女之为美,美人之贻。

译文:远自郊野赠柔荑,诚然美好又珍异。不是荑草长得美,美人相赠厚情意。

男子表面上夸形管,实际是在夸赠送彤管的静女,表现了男子的风趣和聪明。

荑草包含着少女最真挚的情意。男子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。

二、情景默写

1.《静女》中,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:静女其娈,贻我彤管。

2.《静女》中,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:自牧归荑,洵美且异。

3.《静女》中,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:爱而不见,搔首踟蹰。

4.《静女》中,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,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:匪女之为美,美人之贻。

5.《静女》中,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:彤管有炜,说怿女美。

6.《静女》中,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:爱而不见,搔首踟蹰。

7.《静女》中,“彤管有炜,说怿女美”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。

8.《静女》中,运用移情于物手法,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:匪女之为美,美人之贻。

涉江采芙蓉

一、文学常识

1.作者简介

《古诗十九首》,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,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人《文选》而成。《古诗十九首》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,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,追求的幻灭与沉沦、心灵的觉醒与痛苦,抒发了人生最基本、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。全诗语言朴素自然,描写生动真切,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,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,被刘勰称为“五言之冠冕”(《文心雕龙》)。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首句为标题,依次为:《行行重行行》《青青河畔草》《青青陵上柏》<今日良宴会》《西北有高楼》《涉江采芙蓉》《明月皎夜光》《冉冉孤生竹》《庭中有奇树》<迢迢牵牛星》《回车驾言迈》<东城高且长》<驱车上东门》去者日以疏》《生年不满百》《凛凛岁云暮》《孟冬寒气至》《客从远方来》和《明月何皎皎》。

2.文化常识

芙蓉乐芙蓉生于陆上者叫木芙蓉,生于水上者叫水芙蓉。木芙蓉,别名拒霜花,与木槿、扶桑是近亲,为锦葵科、木槿属落叶乔灌木。其花形似牡丹,凌霜绽放,极为美观。木芙蓉花一般都是朝开暮谢,早晨初开花时为洁白(粉红),至中午为红色,下午至深红色则闭合凋谢,人们形容其“晓妆如玉暮如霞”,谓之“醉木芙蓉”。水芙蓉就是荷花,又叫芙蕖。李渔说,世间可爱的花卉不知有几百几千种,独有荷花却与其他花卉有所不同:“不但多色,又且多姿;不但有香,又且有韵;不但娱神悦目,到后来变作莲藕,又能解渴充饥。”周敦颐说它是“花之君子”,而李渔却称它是“花之美人”。

3.文本分析

(1)涉江采芙蓉,兰泽多芳草。

译文: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,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。

'芙蓉”“兰泽”“芳草”等意象营造了一个美好欢乐、雅洁的氛围。

为下文表达主人公的孤独寂窦之感张本。

(2)采之欲遗谁?所思在远道。

译文: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?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。

一问一答,点明目的。在远道,意味着无法把采来的芙蓉送出,心情由开篇的欢欣转为惆怅。(3)还顾望旧乡,长路漫浩浩。

译文:望乡思人,惆怅无尽。

(3)同心而离居,忧伤以终老。

译文: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。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,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。

质朴的语言表达无可奈何的凄婉之情。卒章显志

二、情景默写

1.《涉江采芙蓉》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,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:同心而离居,忧伤以终老。

2.《涉江采芙蓉》中“涉江采芙蓉,兰泽多芳草”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、高洁的意境。

3.《涉江采芙蓉》中,“同心而离居,忧伤以终老”两句话写出了游子从眼前想到此后生涯,想到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,游子的情绪更加黯然销魂。

4.《涉江采芙蓉》中,“还顾望旧乡,长路漫浩浩”这两句话,诗角度变了,转为从远在洛阳求仕的游子方面写。在这样一个季节里,自然想起家乡采莲一事,只是举目远望,回乡的路途绵延无尽。

5.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是 “还顾望旧乡,长路漫浩浩”。

6.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,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“同心而离居,忧伤以终老”。

7.《涉江采芙蓉》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,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888草的美好、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“涉江采芙蓉,兰泽多芳草”。  


 



*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。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
*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,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,下载不成功时,请一直重试下载,如果一直不成功,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,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,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!
 交互区
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
 站内搜索

关键字   

 栏目推荐
在线新华字典  在线成语词典
古诗词大全    中国四大名著
文言文翻译   入团志愿书
中考历届试卷  高考历届试卷
初中阅读练习  高中阅读练习
 相关资料
《从<客至>到“诗圣”杜甫的“朋友圈”》教学设计
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教学设计要点
《在《人民报》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》文本分析
《骆驼祥子》:圈点与批注
整本书阅读赏析《红楼梦》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
《客至》公开课教案6
统编版高一必修上《故都的秋》教案17
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教案8
《烛之武退秦师》教案21
《归去来兮辞》教学设计
《登快阁》教案7
《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》教案12
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教案19
《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》教案3
《紫藤萝瀑布》教案25
名著导读《儒林外史》教案3
《扬州慢》教案8
《燕歌行》教案6
《拟行路难(其四)》教学设计7
《客至》教学设计5
《台阶》表格式教案
《锦瑟》教案7
《登快阁》教学设计6
《邓稼先》教案14
写作《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》教案5
《自然选择的证明》教案3
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
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
《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》教学设计2
《自然选择的证明》教学设计2


   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:zmjfy@yeah.net  浙ICP备0501916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