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二)《荆轲刺秦王》 
  
一、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
1. 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。 
(1)秦王必说见臣   通     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
(2)今日往而不反者    通     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
(3)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   通     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
(4)卒起不意    通     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
(5)秦王还柱而走    通     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
(6)图穷而匕首见    通     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
2.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。 
(1)秦之遇将军,可谓深矣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2)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3)愿举国为内臣,比诸侯之列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4)唯大王命之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5)愿大王少假借之,使毕使于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6)未至身,秦王惊,自引而起,绝袖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7)秦王复击轲,被八创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3.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。 
(1)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
古义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
今义:生活贫穷,经济困难。 
(2)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
古义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
今义:鼻涕。 
(3)持千金之资币物 
古义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
今义:货币。 
(4)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
古义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
今义:偏袒双方中的一方。 
4. 解释下列多义词。 
(1)见 
①见陵之耻____________ 
②图穷而匕首见____________ 
③秦王必喜而善见臣____________ 
(2)顾 
①顾计不知所出耳____________ 
②顾笑武阳____________ 
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_ 
5.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。 
(1)樊於期乃前曰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2)使使以闻大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3)皆白衣冠以送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4)乃朝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5)函封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6)太子迟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7)群臣怪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8)则秦未可亲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  
二、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。 
6.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。 
(1)为 
①父母宗族,皆为戮没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②为之奈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③乃为装遣荆轲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④乃令秦武阳为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⑤为变徵之声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⑥又前而为歌曰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⑦嘉为先言于秦王曰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⑧愿举国为内臣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2)而 
①荆轲和而歌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②又前而为歌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③秦王惊,自引而起,绝袖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④而秦武阳奉地图匣,以次进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3)乃 
①太子丹恐惧,乃请荆卿曰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②乃今得闻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③家祭无忘告乃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4)以 
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②丹不忍以己之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③今有一言,可以解燕国之患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④使工以药淬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⑥以次进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  
三、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
7.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。 
(1)常痛于骨髓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2)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3)群臣侍殿上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4)父母宗族,皆为戮没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  
四、重要语句翻译 
8.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 
(1)微太子言,臣愿得谒之。今行而无信,则秦未可亲也。  
译文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2)然则将军之仇报,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。 
译文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  
五、古代文化知识积累 
9.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,不正确的一项是(  ) 
A.易水:也称易河,河流名,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,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,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着音乐高歌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”而名扬天下。后人常用“易水”指代“荆轲”或“易水歌”。 
B.变徵、羽:古代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。古时音乐分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、变宫、变徵七音,“变徵”是徵音的变调,声调悲凉。 
C.陛下:陛下的“陛”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。臣子向天子进言时,不能直呼天子,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。后来“陛下”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。 
D.九宾:九宾之礼,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,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施礼,并延引上殿。 
  
  
答案与解析 
1. (1)“悦” 喜欢,高兴。 (2)“返” 返回。 (3)“震” 惧怕。 (4)“猝” 突然。 (5)“环” 环绕。 (6)“现” 出现。 
2. (1)对待。 (2)赠送。 (3)并,列。 (4)希望。 (5)宽容、原谅。 (6)身子向上起。 (7)遭受。 
3. (1)走投无路。 (2)眼泪。 (3)礼品。 (4)袒露一只臂膀。 
4. (1)①被。 ②通“现”,出现。 ③接见。 
(2)①不过、只是。 ②回头看。 ③拜访。 
5. (1)名词作动词,上前。 
(2)动词的使动用法,使……听到。 
(3)名词作动词,穿白衣、戴白帽。 
(4)名词作动词,穿上朝服。 
(5)名词作状语,用匣子。 
(6)意动用法,以……为迟。 
(7)意动用法,以……为奇怪。 
(8)形容词作动词,亲近、接近。 
6. (1)①介词,被,表被动。 ②介词,拿。 ③动词,整理。 ④动词,做,担任。 ⑤动词,发出。 ⑥动词,唱。 ⑦介词,替。 ⑧动词,做。 
(2)①连词,表修饰关系。 ②连词,表承接关系。 ③连词,表修饰关系。 ④连词,表并列关系。 
(3)①连词,于是。 ②副词,才。 ③代词,你的。 
(4)①介词,因为。 ②介词,为了。 ③介词,用来。 ④介词,用。 ⑤连词,表目的,来。 ⑥介词,按照。 
7. (1)状语后置句,应为“常于骨髓痛”。 (2)定语后置句,应为“知其事宾客”。 (3)定语后置句,应为“侍殿上群臣”。(4)被动句,“为”表被动。 
8. (1)即使太子不说,我也要请求行动。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,那就无法接近秦王。 
【解析】 “微”译为“没有”,“谒”译为“拜访”,“亲”译为“亲近”。 
(2)这样,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,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。 
【解析】 “见”表被动,译为“被”。“陵”译为“欺侮”。 
9. C 【解析】陛下的“陛”指帝王宫殿的台阶。“陛下”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。 
 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