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春酒》 
我的问题: 
品味语言,感悟作者在清新素雅的语言背后隐含的浓浓思乡情。 
1、“我端着、闻着,走来走去,有一次一不小心,跨门槛时跌了一跤······” 
提示:“端着”“闻着”“走来走去”是我的动作,我不舍得喝这又香又甜的八宝酒,表现出了一个小女孩的天真浪漫,通过“端着”“闻着”“走来走去”就是没喝,写出作者对母亲酿的八宝酒的喜爱,不舍得喝。“走来走去”是因为舍不得喝,妈妈那么小气,就给了我这么一点点,我拿着走来走去,“闻来闻去”,间接写出对母亲的爱。 
2、我是母亲的代表,总是一马当先,不请自到,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,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。 
提示:写出我当时非常喜欢喝春酒,对春酒充满期望,“肚子鼓鼓的”写出我吃得很多,嘴很馋,让人联想到“我”当时的样子,体现了一个小女孩的可爱。这么贪吃的小姑娘像小蜜蜂一样的,还有“家家户户轮流着喝”,这像不像小蜜蜂?不仅形状像,味道像,行为也像,这个比喻太好了。小时候琦君是幸福的、调皮的、开心的、贪吃的,她的童年是一个无拘无束,自由自在的美好童年。 
3、“我呢,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,用筷子点一下酒,舔一舔,才过瘾。” 
提示:“靠、点、舔”这些都是小孩子特有的动作,寥寥几笔,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立刻在纸上活动起来。语言虽然质朴简练,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,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,在故乡,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、融洽温馨。 
4、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,呼呼呼地点燃了,挂在花厅正中,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,格外的兴高采烈。 
提示:巴结这里不是讨好的意思,这里指做事勤快。这是方言。抹得亮晶晶的……点燃了,三个“乎”…… 可以看出女主人对他好,好得把他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了。 
解说: 
本文是一篇散文,我设计的问题是想通过语言品析披文入情,进而理解作者在不事雕琢的语言背后所抒发的思念家乡——母亲、乡邻、童年的感情。正如琦君所说“像树木花草一样,谁能没有一个根呢?我若能忘掉故乡,忘掉亲人师友,忘掉童年,我若能不再哭, 我宁愿搁下笔,此生永不再写。” 
在《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》中对7~9年级的阅读要求是“欣赏文学作品,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,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,从中获得对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有益启示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,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;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,能说出自己的体验;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。”这是我们教学文学作品的总纲。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,课标的要求也适用于散文。散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思路有三:1作者个性化的经历和写作对象;2作者的情感思考与感悟,即独特的情感认知;3个性化的语言表达,语句章法。因此散文教学不可忽视作品的语言风格,教学时可以把这种行文风格作为教学内容,引导学生分析、理解,甚至模仿。 
单元说明里说《春酒》是一篇诗化的散文,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,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。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,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:儿童圣洁的心灵,美好的生活情趣。琦君的《春酒》,文字清新素雅,普通中透出灵气,如行云流水一样,没有人工雕刻斧凿的痕迹,特别是其细节描写让人过目不忘。通过品味语言,感受到浓浓的乡情,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。 
   |